《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文中几个重要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1—3小节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壮观、宏大场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郑和准备扬帆启航时的宏大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405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明朝皇帝派出的使者率领27800多人,两百多船只,把中国的文明礼仪和各种珍贵的礼物带给了世界。世界因此知道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位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者就是——
2、这节课就让我们越过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对郑和和郑和远航有了哪些了解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2)说说你还有哪一个词语读不准?指导读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遣”、“范”、“撕”。
(4)区别组词:拳()遗()增()范()
券()遣()赠()泛()
(5)出示四字词,练读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2、理清课文条理
(1)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根据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给第一大段分层。
(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分别写了什么呢?
三、学习新课
1、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指名读)
(一)、规模大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府刘家河码头先去看看当年“扬帆远航”的场面吧!(打开书本)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名说)
相机出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
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1)同学们,这就是书上提及的“宝船”,(出示图片)多么雄伟壮观啊!你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宝船”吗?
大:这些宝船长约148米,宽60米。我们的教室长约8米,宽约6米,有我们这样的18间教室连起来长,十间教室并排着宽,大不大?
高:宝船不仅大,还很(高)!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同学们,我们的这栋大楼有三层,也就是说这些宝船的高度最少是我们这栋大楼的三倍多!
驾驶的人多:是啊,这些宝船需要两三百人驾驶,也说明了宝船的大。
乘坐的人多:可以乘做一千多人
设备先进: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2)像这样的宝船有多少艘?(62艘)一艘就这么大,六十二艘宝船,多庞大的船队啊!
(3)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作战的战船,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总共二百多艘,组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船队。(看图)
(4)谁来读读这雄伟壮观的场面?(指名读)
(5)透过这些宝船,透过这支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骄傲)。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齐读第二节)
还从哪里看出远航规模宏大?
相机出示: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宏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5、带领这样规模宏大的船队出使西洋的就是郑和。
出示句子: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
(指名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u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指名读)
(二)时间长
(1)过渡:就这样,郑和率领着这支规模宏大的船队扬帆启航,开始了第一次远航。(板书:规模之大)这样的远航共有几次?七次远航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4)最后一次远航,(出示资料)。
(三)范围广
范围广又从哪里看出来呢?(板书:范围之广)看地图,这就是郑和所到之处,范围之广也是史无前例的。
(四)、升华感情
七次远航,郑和从意气风发的壮年变成了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虽然在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四、小结
28年间,郑和船队航行了10万多公里。这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出示资料学生自读)他开创了航海事业的先锋。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板书
扬帆启航(1—3)
10、郑和远航第一次远航(详写)友好交往(4)
战胜凶险(5)
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顶峰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2一、激发兴趣,引出“伟大”:
1、1405年7月11日,这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将永远刻下一个伟大人物的名字,他就是——(郑和)。
2、课件同时映现 ……此处隐藏22673个字……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3、朗读训练
4、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5、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1)课文那些地方描写了郑和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郑和”“赠送礼品”、“友好亲切”等词语体会郑和以及随行个人员所体现的礼仪。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各国君臣……热烈欢迎”、“老百姓……争相观看,交换特产”、“各国商人……作生意”等,充分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
(2)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做表达的友好情感。(3)找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朗读课文,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海上风浪的险,海盗之猖獗,体会郑和指挥若定的那种胆略与智慧。
(5)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海上风浪的惊心动魂,读出郑和的镇定自若。
6、小结;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谈谈读后,你知道些什么?你对郑和远航有什么新的认识?
2、交流:重点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重点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4、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师:郑和是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他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1、书面完成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郑和是怎样一个人?
郑和远航的意义是什么?
2、课外延伸:利用网络或者图书资料,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附: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规模大信心足
首次远行友好交往增进友谊
战胜险情有胆有略镇定自若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5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训练学生朗读。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五)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六)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则读后感受。
2、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