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9 18:16:36
《活化石》教学设计(15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化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化石》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1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透过阅读,明白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透过阅读,明白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齐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你们看到了什么?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古时代的一些动物、植物的遗体,他们被埋藏在地底下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化石。

2、指导书写“化”。

3、揭示课题“活化石”。

二、初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①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课文向我们介绍的几种活化石?用“——”划出来。

2、分类认读词语。

3、各种形式认读。

4、再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反馈,师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5、你能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这三种活化石吗?

6、师讲述:大熊猫,此刻我们只能在动物园、电视里才能见到它。中华鲟呢?就离我们更远了,此刻的江河里难觅见它的踪影。只有银杏树还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1、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为什么叫白果树?

3、教师介绍白果的作用。

4、为什么又叫公孙树?生长速度慢。

5、请你把课文中的这句话找出来,读读。

6、师生评价。

7、指导朗读: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那么要一向等到你(指一男生)成为──,等到你(指一女孩)成为──,(都指),等大家都老了,才能吃到银杏树结的果子呢。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怪不得他还有一个搞笑的名字叫──公孙树。

8、再指名读。体会银杏树长得慢极了。

(二)1、你还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一句。

2、引读:几亿年前呀,可不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而是几亿年前啊,谁来读读!

3、评价。

4、再次引读: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几亿年前,恐龙和银杏树遍布世界各地,可此刻,恐龙已经灭绝了,而银杏数却存活到这天,所以,我们说银杏树是十分珍贵的,来,让我们读出珍贵来。——还有,银杏树此刻只在我国,就在我们中国,而且此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应怎样做?

5、升华主题:保护银杏树,保护活化石。

(三)1、你还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二句话。

2、图片出示,透过活动辨认“银杏叶”。

3、你们看这是多少片叶子?那这是一片又一片叶子,叫追问:一片片的叶子像什么呀?

4、照样貌,说几个。一()像一()。

(四)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对大熊猫有什么了解?

2、自己读课文,说说大熊猫为什么会成为“活化石”?

3、引读:是呀,和它在同一时期的始祖鸟、中国豚鹿、亚洲狮已经灭绝了,可大熊猫却——(生:一代一代活到这天。)

4、所以,大熊猫是“活化石”。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5、升华主题:大熊猫是“活化石”,我们要保护“活化石”。

五、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透过读,自己读懂了大熊猫和银杏树,课文当中还提到了中华鲟这种活化石,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活化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代、化”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一、课前导入

1、孩子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指名说)

2、看来同学们去过不少地方呢!知道这是哪儿吗?

【出示图片】博物馆

“博”还是一个生字,带拼音读2次。它的左边是十,在古代表示东西南北中各方面都有就是博。去过博物馆吗?(去过,追问:博物馆里有?)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博物馆看看。(出示博物馆各类图片)这就是:博物馆。

3、博物馆中有一类东西平时很少见到,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见。(出示化石图片)

这些都是?化石。动物或植物埋在地下很久很久的,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让我们把化石请到黑板上。(板书:化石。)

4、那化石到底要埋多久呢?谁来读一读,告诉大家。

【出示句子】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

要埋多久?亿万年(板书:亿万年)365天是一年,亿万年就是有1000000000000个365天啊!

透过这个重要词语,我们知道化石居然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呀,一起读。

那么,你看到过活的化石吗?(补全课题)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课文写了几种活化石?

【出示】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板贴)

2 3 4

谁愿意把他们的名字响亮地介绍给大家?(指名读)

银杏树:前鼻音和后鼻音连在一起最难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出示】234 聪明的孩子用手指告诉我哦!

三、捕捉信息,感受历史久远。

1.那这些活化石是不是也有很久很久的历史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读读2、3、4自然段,你从哪儿发现它们有很久很久 ……此处隐藏22711个字……

3、是呀,我们学这篇课文,不仅要通过文字介绍读懂它,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大家再快速地看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儿,你感到高兴了,读到哪儿,你觉得悲伤了,或愤怒了,同情了,生气了?

4、交流、质疑。为什么会伤心,为什么会悲伤,为什么愤怒?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自主写字。

课文中还有3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自己来写写“代、孙、植”,比比谁的字儿最漂亮、最匀称。生练写。师反馈。

《活化石》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变教学模式,透过新奇的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地解说,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让他们产生“好奇”,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促导下,主动探究文本,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培养学生阅读的潜力和搜集信息的潜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有关化石的图文资料,并解说。

2、学生展示观看后的收获。

3、师解释“化石”和他的作用

4、揭题——活化石(生思考“活化石”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导向:

1、边读课文,边圈划生字,借助下文音节和字典识记汉字。

2、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说说你从课文了解到了什么?

三、展示自学效果

1、识记的汉字和识记方法(指导书写:博、悉、鳞)

2、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疑虑?(板书:银杏树、熊猫、中华鲟)

四、研读课文感悟领会

1、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培养自学潜力活化石时间样貌生活习性作用(疑虑)

五、生展示研读效果和释疑

六、拓展阅读培养搜集资料的兴趣

1、采用“拟人”手法自我介绍

2、发放有关“化石”的资料,生自己阅读,后再用上面方法介绍,学生在看、听中积累知识。

3、谈谈这天学习的收获(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

七、作业练习

指导书写汉字

《活化石》教学设计15

一、教材简说: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只能透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能够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忙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此刻,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潜力和搜集信息的潜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进行认读。能够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再将生字连同词语及其注音一齐呈现(课件或投影),再去掉拼音,最后单独呈现生字,逐步进行认读。“珍、肉、史”等字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四个(化、代、孙、植),推荐结合上一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采取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多示范。

推荐结合上一课的“住”字重点指导“化、代”两个字,以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必须要垂直。

此外,历史的“史”字和灭绝的“灭”字中的“竖撇”,也是指导的重点,书写时必须要先竖后撇。教师的示范书写作用依然要发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1.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2.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还不了解它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它们?此刻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四)扩展阅读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而且还进行了成功的交流。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此刻发给大家,请大家阅读。(能够将资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发给学生。)

课前已经看过的,就重点看没看过的资料。看后交流,印象最深的、写得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

(五)朗读感悟

本课教学能够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

首先,老师能够生动地给学生介绍一点关于古生物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能够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查阅的途径不要限制,能够查阅书刊资料,查阅音像资料,也能够向别人请教,有条件的还能够上网查阅。查阅的资料也不必限制,能够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能够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能够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但是,对查阅到的资料要有明确的要求:

(1)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复印、摘抄卡片等方式都能够;

(2)整理好的资料不必须长篇大论,但务必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查阅完毕,能够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资料。

当学生查阅、展示取得成功以后,能够指导他们读书、识字写字。推荐教学中以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认生字。

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叠量词训练,可结合阅读课文进行。

(六)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古生物资料,有条件的还能够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活化石》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