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2 05:01:22
《雷雨》教学设计集合15篇

《雷雨》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雷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知道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禹,也一定有很多同学看过根据他的剧本演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或拍成的电影《原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 板书:《雷雨》

二、《雷雨》的社会影响

《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三、了解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和书库里,贪婪地研读着世界名著,特别是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同时他也时常和朋友去广和楼欣赏京戏名家的表演,到天桥去听曲艺。曹禺还涉猎了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他"读老子、读佛、读圣经",赞美柏拉图的"神奇的'理想国'"。"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深沉的忧郁",也热爱过"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而"所罗门的智慧"、"耶稣对人类所寄予的真诚热爱",都曾使他"仰叹"、"折服"。但是,他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被这些先哲们的精神所感动,却没有成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俘虏。他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于是想"搜寻出一条大道"来解决他所感到的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但是读了这些哲学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种执着地、热诚地求索精神,却熔铸在他早期的创作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雷雨》简介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X"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四、.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 ……此处隐藏27738个字……是什么声音?下雷雨时,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突出“轰隆隆、哗啦啦”等象声词。)

2.问答游戏。

——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回答时,要鼓励幼儿量用完整句回答,如天空中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二)下大雷雨啦。

1.听赏歌曲第一遍

——有位音乐家,把刚才我们的一问一答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播放歌曲。)

2.听赏歌曲第二遍

——请你仔细听一听,歌曲里在唱“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时的声音和我们平时唱歌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幼一起学唱:用跳跃的音唱“一闪闪”,用响亮的声音唱“轰隆隆、哗啦啦”。

(三)你问我答真有趣。

1.第一遍学唱,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用跳跃声音演唱“一闪闪”,用响亮、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哗啦啦”

2.第二遍学唱,将幼儿分成两大组,一组唱问句,另一组唱答句。(重点练唱幼儿有困难的乐句。)

3.第三遍学唱,男孩唱问句,女孩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用自然音唱。)

4.第四遍学唱,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结合歌曲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雷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2、通过揣摩戏剧人物语言来探测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品读,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课型课时】

品读—鉴赏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⑴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⑵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1、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2、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3、哦。

4、哦?你说说看。

5、(苦痛)哦!

6、(汗涔涔地)哦。

明确:

1、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

2、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

3、一般应答词,停顿短;

4、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

5、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

6、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雷雨》教学设计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