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7-09 17:26: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继续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这是怎样的荷叶?(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听听都有谁?

2、老师范读

3、你听出来都有谁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吸引了小伙伴,还吸引了生字宝宝呢!瞧,它们也出来想跟荷叶一块游戏,你们认识它们吗?

同桌一起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带拼音的生字。)

5、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真棒!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躲到荷叶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师指齐读。)

6、观察这些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音、形)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宝宝,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

8、谁来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9、你能帮助宝宝找到朋友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待会儿我们比赛读。(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节读。)

3、学生评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师:听了小朋友优美的朗读,老师觉得荷花池更美丽了。连一些可爱的小伙伴也忍不住来聚会了。你们定知道他们是谁了吧!(学生自由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瞧,他们都来了!(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①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②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③小组先讨论解疑,再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例:a、教师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的摇篮。b、用生活实践,说一句话理解“透明”。如:生活中除了蜻蜒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等。c用动作理解“躺、立、放声、捧起”。

④在解疑中穿插朗读。(如:小水珠多喜爱荷叶啊!谁愿意扮演小水珠,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呢?)

⑤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等。

(五)拓展内容,实践感知

1、这么美的荷花池,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先小组讨论说,再个别自由说。)

2、小朋友们一定也喜欢上了荷叶吧,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保护它。)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播放课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满满一池美丽的荷叶吧!(动态的满池荷叶随风摆动的优美场景配乐播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语文教案-回延安。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拓展环节】 新诗创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对诗作进行整体感知。

2. 感知问题: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环节〗

1.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回延安》。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段压一韵。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音字,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读出的亲切、热烈、真挚情感)

3. 讨论学习

朗读这首诗,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线索,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此处隐藏5125个字……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

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⑴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

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