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8 16:31:09
《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散步》教学反思1

今天, 我拿起《散步》教学设计,一遍遍看着自己几天下来备课的“成果” ,感觉有点紧张.我不知道那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学生不放心。

回想昨天在八班试教感觉很轻松,也感到课堂的活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课上一位中下的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伴同儿子的时间很长,路不就很快走完了吗?”当时,我很感动。感动的是他在认真思考,虽然他没有认真读懂课文,(也许与他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有关)但帮了我一个大忙,该是让学生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学生的精彩发言,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激励了我:一堂快乐的课,在于师生之间配合的'融洽。

而今天,在本班上完这堂课,却留给我沉闷的课堂,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也许是因为有很多人听课;也许是因为我是班主任,事前特别强调了课堂纪律、、、、、但最根本的还是来自于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刻,只读到了文本最浅层的东西,以致在教学设计上被我划分得支离破碎。

回放上课大致思路:

(一)导入

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以为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师生交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有感情范读。正字音,思考:从文中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家庭?(预设:考学生生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2.自由朗读,解读文本

① 我为什么要出来散步?(理解知识点:生命)

② 散步途中,发生什么分歧?文中还有感人之处吗?(重在品“我”对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以及那份浓浓的爱,从中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和谐美)

(三)品味语言

让学生找出对称句,感受句子的和谐美。

(四)拓展延伸

① 给课文拟题

② 比较《三代》

现在回想自己上的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觉真的很乱。为什么不直接找准主心骨,然后以这条主心骨展开呢?其实文章无不让学生体味家的温馨,和谐。就这一点而言,为何不放开胆让学生自己去评,自己去谈呢?这样的话,也可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自由朗读,说说文中从哪可以体现家的温馨,和谐呢?顺理成章,做到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再者,最后一环节,我觉得自己也没达到最佳效果。比较《三代》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只是停留在对内容上的理解,让学生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教师在此时,小结也很重要,可以借《三代》,说说《散步》一文体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出现却又被人忽略的那种幸福,其实爱就在身边,我们可以在平日里化爱为实际行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份爱。

我觉得一堂精彩的课,在于师生互动,更多的是在教师点拨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深一层。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不仅备自己,而且要备学生。同样这一堂课上下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观原因在于我对文本处理,尤其设问方面有所欠缺。

总之,上好一堂课,不只靠青年教师那份想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动力即可,关键还在于多从实际出发,多在提问方面下苦功,教学设计要合理。

《散步》教学反思2

对于本课课前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安排了一整体感知,二朗读感悟,三美语赏析,试图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做实实在在的接触,亲历阅读,谈谈自己的体悟。

在完成第一环节后,感到还满意,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简短的语句概括了本文讲了什么事?(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均有。

紧接着让学生说出“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用词语)学生很踊跃,纷纷举手:和美、和美、温馨、尊老爱幼、互相体谅、宽容忍让,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感受,“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感受就美白读书”。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这“温馨”,这“和美”。 随后是主体讲解“分歧”,解决分歧,所得感悟。但苦恼的是由前一环节如何自然过渡到“分歧”呢?直接讲太突兀。

过渡一:散步过程中,开头一家人很温馨,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但后来产生了分歧?(分析“分歧”,分析课文)带领学生以放弃为线理文脉,体文心。 但课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孤立地就散步中的分歧谈没有将文本更好地拓展。在这种思索中上课铃响了,于是带着遗憾有走进了三班的课堂。在同学们顺利完成第一环节后朗读那会儿,灵感来了,本单元都是谈亲情,且前一篇《羚羊木雕》中也谈分歧,文中没有解决分歧,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我何不将此二文合读,以本文作为前文的续呢? 想到此我很兴奋。

于是临时对前面的过渡进行了调整。过渡二:(就同学们所说的和美,和睦,温馨顺势而引。)就是这么温馨的家庭也有分歧,那么分歧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从解决的过程中尼感悟到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认真地读书去找寻答案。)这些都不难,很快解决了。但仍是孤立地解读文本,美能很好地拓展。于是又向学生抛了一块石头:本文的分歧解决了,让我们充分感受了和睦的家庭氛围。那么前一篇文章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分歧最终因为没有?给小主人公“心冷如冰”“心灰意冷”之感?

此时学生齐声说“互相体谅,宽容忍让,互相沟通”。 于是我心中顿时有了一种踏实的感觉

《散步》教学反思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预习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展示课上同学们踊跃表现,回答时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而且在延伸拓展的时候,联系生活,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①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②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③假如今天是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给他(她),为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都用真挚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学生们开始不愿意写,我这样开导启发学生:“你们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已经被文中尊老爱幼的'美德所感动,我们都是有血有 ……此处隐藏15269个字……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的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在研读过程中,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教学思路:以“亲情”为线索,按照“感受亲情”——“感悟亲情”——“感念亲情”——“感恩亲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体验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而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

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课时设想不太充分,各种情况考虑的不太足,以至于时间把握不太好,没能在设想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是学生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的发挥,比如小组打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是我在实行课改上的一个缺失。

3.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有过很多“错过”但我会认真品味它,尽可能的不让它成为“过错”。针对教学情况对本节课有如下思考:

1.紧紧突出课堂主题——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优美文章。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突出了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这个小专题”,以读贯穿全节课,从一开始的师生互助配乐朗读到浏览课文,品读情感和景物之美、研读主旨。

2.注意切入点选择——周密,教学思路清晰。

切入点使整个朗读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效果极为明显,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就是证明。

3.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示范朗读,不可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让学生有教师语言的潜移默化。

4.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不但要适当的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读;更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让他们读的尽兴,读出文章的意韵,让学生多一份参与的积极性,多一些课堂上被关注的机会,多一些训练的次数,多一些单独指导的时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激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散步》教学反思14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作者莫怀戚,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教学此文后,反思课堂教学,感受颇多,现小结如下:一、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应该“贴”着学生设计,“贴” 着学生教。因此,找准文本与学生的契合点,找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散步》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本课也是通过一家四口的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是一首真善美的颂歌,能让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然而,本文虽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却以成年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成年人对待家庭亲情、生命传承等问题的观察和理解。然而,本课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刻体验。所以,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体会到文中亲情、人性、生命的内涵成为课堂的最大难点。

经过研讨,我们确定本课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习朗读并努力体会文中的情感价值观。所以,这篇《散步》,要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亲情般温馨温暖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一次关于“亲情”和“生命”的洗礼,学习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如何做到营造温馨的氛围,而且要在课堂初始便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放松的状态,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多媒体。借助描绘亲情的音乐,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状态。然而,只有音乐是不够的,学生如果不能感同深受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让学生进入我想要的情境。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温情”中回忆自己体会过的'“温情”。音乐加回忆,学生们的情感一定会被调动起来。接下来对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甚至对生命的感知自然也会更加敏感。果然,从课堂上的效果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进入到了我想要的感知状态,对于中长对幼、上对下的爱也深有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从配乐朗读到品评景物、佳句,从研读课文主旨到最后的美读几个环节,涉及到默读、朗读、浏览、精读等几个常见的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感悟文本,也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这堂课仍有着一些不足。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利用小组内部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交流不够,自然也无法更多地从别的同学那时得到别样的知识和感悟。然而,生生对话其实是比师生对话更易于学生接受的一种对话方式。

其次,导入环节占用时间过长,我校的孩子们用笔能力不足,在一开始的文字描绘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考虑下次可以让孩子们用图画的方式或口头描绘的方式完成。或者,也可以将展示环节分为两部分,在课堂结尾再请几位同学展示,形成一种形式和情感上的“首尾响应”。

最后,学生没有预习的好习惯,虽然内容十分简单明了,但由于学生对课文过于陌生,课堂推进很慢,最后虽然顺利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但明显感觉到课堂环节间过于紧凑,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这次的课堂让我明白:导入方法是死的,而设计教学的思维应该是灵活的。导入方法虽然被我归为三种类别,但并不代表一节课只能用其中一种。不同的方法相结合会有别样的效果。

《《散步》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