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4-10-16 16:31:15
《摆渡人》读后感汇编15篇

《摆渡人》读后感汇编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摆渡人》这本书,最感动我的是主人公迪伦那坚定的信念。

当迪伦决定重回过去,穿越荒原,寻找真相时,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要知道,如果她的内心不够坚定,稍有动摇犹豫,那穿越的门就无法再次开启。可是迪伦经受住了环境、他人和自己意志的考验,成功重新打开了回归之门。她打开的何止是出口,而是能重新恢复日常生活的爱的大门。

只有怀着坚定的爱和努力的信念,才能完成这神奇的惊人之举。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会。

也是这个假期,外婆收拾家中旧物,好几幅绣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大幅的牡丹盛开在布面上,张扬奔放,如在风中烂漫盛放;那金鱼们眼神灵动,轻摆着华丽的尾巴,自得其乐;还有绣了毛主席的诗词书法的,笔力遒劲,力透纸背一样的。我追问外婆怎么绣的这么好呢?她笑道,年轻时喜欢,感兴趣呗。

好,我也来试试。找了个简单的花样,描到一块布上,穿针引线,我兴致勃勃开始了。初期还好,但没过了多久,我就有些乏了,针脚也马虎了,歪歪斜斜起来。妈伸过头来:“我们说你没耐性,你倒绣起花来了?嗯,这花怎么像猫抓过的?”“不许你看!”我赶紧躲到房间里了。看到桌旁的《摆渡人》,想起迪伦的坚定的心,我想着绣花这点小事算什么。我定定神,平心静气的重画了图样,重新一针一线耐心绣起来。几天以后,一朵小小的朴素的花朵终于完工了,虽然简单,可是很工整哦。

这日常的小事我居然也从书籍中得到了力量,让我知道自我鼓励和自我控制的重要。

书籍真是宝库啊。知识、传统、风土人情、情怀、信念都蕴含其中。每个人去读同样的书会得到不同的体会。古人有为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而读书的,但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是为经天纬地、效忠国家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在年轻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这些数码时代的孩子可以从纸质的'以及电子的出版物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的容量,我们应从中学到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书是前人总结的精华,让信念打开我们心中的门,做自在的自己,翱翔在时代的天空。

《摆渡人》读后感2

穿过兵荒马乱,跨越千山万水,我如约而至,死亡也无法让我们分开。

迪伦来到了她的内心荒原,荒原的山丘上坐着一个等她的少年。少年叫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没错,迪伦死了,死于一场事故。

荒原是死者内心的世界,因为迪伦内心缺爱,所以荒原真的就只是荒原。摆渡人的使命是让灵魂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抵达安全的栖息地。所以他们会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并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初次见面,迪伦于崔斯坦而言不过是千万灵魂中的一员。

直到崔斯坦的出现,迪伦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与其他亡灵不同,她没有痛苦没有哀嚎,欣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崔斯坦摆渡过很多人的灵魂,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原来的样子,他的存在,只是因为灵魂的需要,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只是一只无处可去的孤独灵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直到迪伦的出现,才让崔斯坦那波澜不惊的内心泛起点点涟漪。

在充满恐慌的荒野中,崔斯坦一次又一次的从恶魔爪下救出被困的迪伦。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正义、温暖的少年总是毫无抵抗力,崔斯坦温馨的话语,让她在充满厉鬼的荒野中充满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只要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于崔斯坦而言,迪伦又何尝不是特别的呢?女孩的纯洁、善良像光一样照亮他近百年来毫无生机的内心。爱情正在这片凄凉、恐怖的荒野上悄悄绽放。

但凡是路就总有终点,另一个世界虽好,但没有了崔斯坦的彼岸,再安逸也无法让迪伦驻足。她宁愿在荒原中和他一起飘荡,哪怕生命会终止于厉鬼的口下。

她要回去,他的崔斯坦需要她,她不要让他再一个人孤独,她要做他的摆渡人!

爱上一个人,心便有了栖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艰难,这一次,她也要义无反顾。没有任何一个灵魂这样做过,她的勇敢让我震撼。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跨过所有的障碍,有情人终于相遇,爱让他们回到了原点。

她说:"原来你在这儿。"

他说:"我在这里。"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3

在图书室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的这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深深吸引,再一看封面插图,一人在平静的湖面上摇着船,金色的阳光穿过厚厚的黑压压的乌云照在湖面上,把湖面染上一层暖意。本以为就是一本爱情的小说,读完之后才明白,这本书更是一部治愈灵魂的小说。

作者描写了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用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把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表现出来,画面感强烈,引人入胜。

15岁的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与母亲无话可谈,校园生活不如意,唯一的好友转学离开,在这个一片狼藉的世界里,迪伦痛苦地挣扎着。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满怀希望地踏上火车,但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原。直到迪伦来到摆渡人崔斯坦的身边,她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他们怀着恐惧走向荒原,攀过山峰,闯过山谷,越过恶臭的湖水,躲过无数恶魔,相处中,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共同经历的艰难险阻而慢慢升温。迪伦渐渐爱上了这个属于千千万万个灵魂的摆渡人,而崔斯坦也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天真无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当他们到达终点,崔斯坦别无选择的去迎接下一个任务。迪伦始终忘不了崔斯坦,她决心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回去那片荒原,她是幸运地,凭着倔强、坚毅、果敢,挑战未知,和崔斯坦一起逃离了那如死一般沉寂的世界。崔斯坦摆渡了迪伦,迪伦也摆渡了他。

整部小说最让我震撼的就是迪伦的蜕变,一个胆小、缺乏亲情的女孩,在经历过各种冒险后变得坚韧、勇敢,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她才能让崔斯坦有自己的选择,才能把崔斯坦来带到她的世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永远躲在安全屋里,躲在父母的羽翼下,要像迪伦一样勇敢的走出去,挑战未知,披荆斩棘,哪怕迷路,哪怕受伤,走该走的路,过喜欢的生活,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摆渡人》读后感4

今天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特写下此书评。

整本书以“生死”“灵魂”“命运”“爱情”“改变”为情感基调,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幽寂苍凉的荒原景象,却讲述着扣人心悬又温暖励志的纯真爱情。两者形成一种鲜明对比 ……此处隐藏6342个字……甚至独自穿过没有星辰做指引的荒原,才能看懂自己?看清洪荒?

在苦难中,在跋涉中,逐渐发现自己力量的成长,发现对自己的爱,发现对他人的爱。等无数时间之沙从指缝溜走,等走过片片荒原,我们终于成长为人,一个拥有独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写的人,才可以说:我来过,我见过,我征服过!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够的力量和爱,易被荒原淹没,成为荒原中飘荡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个新跋涉者为生。一如《呼啸山庄》中的孤儿希斯克利夫,从爱出发,但被世俗等级的荒原摧毁了他的爱及他本人,由爱转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恶魔,一个复仇者。文中的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所有的爱、恨,最后化作英格兰北部高地呼啸的长风,掠过孤寂的坟头,掠过茫茫的荒原。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19世纪的浪漫诗人拜伦告诉我们,苦难是人之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从苦难中汲取生活的真谛,然后带着爱,穿过荒原。

我们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转瞬即逝,在被烈日蒸发前,闪烁一点亮的光。

《摆渡人》读后感13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做《摆渡人》我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资料简介很趣味和有意义。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他是一个美国人,并且这一本书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十分短,结构也很简单,可是有一个哲学的感觉。写的是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观点和角度,那个女孩死了并且她是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摆渡人的帮忙下她成功到达,但那女孩在天堂不开心因为她爱那个摆渡人所以她离开了天堂去找到她的爱人。

心绪到此刻还悸动不定,好像自我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齐穿越每一座山,一齐被恶魔追杀,一齐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齐,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那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回到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异常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

是迪伦和崔斯坦最终相遇了,也一齐跨越了所有的障碍,回到人间,在一齐。当看到最终,“原先你在那里”“我在那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向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异常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十分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我,说是勇敢,可是我明白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我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可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回到,找各种借口回到,忘记初衷,我明白,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我十分喜欢这一本书,当我在阅读时我放不下这本书因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欢这书的神秘感,让我一心只想书中会发生什么事。

《摆渡人》读后感14

我看完《摆渡人》已经大半年了,甚至连第二部也看完了,读后感却是一直没动笔,或许是因为恰巧触碰了心灵深处,所以我不敢动笔吧。

这本书和梁朝伟主演的同名电影倒是完全两码事,虽然都是“摆渡人”的故事,但说的意蕴却深远很多。当我看完第二部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这已然成为了爱情小说。今天我重点谈的自然是第一部,那个生命终结后的异域的故事。

书中女主迪伦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就策划了一次去往父亲城市的旅行,一心与父亲团聚。在旅行途中,搭乘的火车在隧道中爆炸,她不幸身亡。随即进入了时空隧道的模型,一位摆渡人进入了她的世界,带着她徒步荒原。

作者笔下的荒原是逝者脑中的人生与迷茫,天空是心境,恶魔是心魔,途中行经的泥沼、山川、城市、湖泊大多是逝者所熟悉的,摆渡人主要是陪同前行,安排安全屋以及对抗恶魔。女主和摆渡人男主就是在逃命荒原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让成功穿越荒原的女主势要把荆棘满布的荒原在次穿越,并带着男主返回人间。

阅读的时候,我随着作者的描述沉浸在荒原的世界中,若然真的存在这么一个荒原,让人离世后都有一段旅行,并最后在荒原的终点遇上曾经的家人、朋友,那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按从前的说法,老人只要熬过了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五就又长一岁了,扛过了,就走过了,就可以好好地开始新的一年。但最近这几天,离开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周我最敬爱的爷爷走了。前几天,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走了。今天,知名的华人作家李敖也走了。高寿如他们几位,估计在荒原上可以舒展开手脚,如年轻人一样健步如飞,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记得《摆渡人2》讲述了一个病重的老奶奶在摆渡人的陪伴下,平安顺利穿越荒原的故事,摆渡人化身为老奶奶的孙女,虽然识破了她,但老奶奶还是享受“孙女”的孝顺,一件轻松游玩的快乐。成功穿越荒原后,她还非常满意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倘若几位老者在荒原中行走,还望摆渡人多多关照。

《摆渡人》读后感15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做《摆渡人》我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资料简介很搞笑和有好处。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且这一本书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十分短,结构也很简单,但是有一个哲学的感觉。写的是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观点和角度,那个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摆渡人的帮忙下她成功到达,但那女孩在天堂不开心因为她爱那个摆渡人所以她离开了天堂去找到她的爱人。

心绪到此刻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齐穿越每一座山,一齐被恶魔追杀,一齐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齐,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那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回到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但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个性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最后相遇了,也一齐跨越了所有的障碍,回到人间,在一齐。当看到最后,“原先你在那里”“我在那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向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个性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十分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明白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回到,找各种借口回到,忘记初衷,我明白,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我十分喜欢这一本书,当我在阅读时我放不下这本书因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欢这书的神秘感,让我一心只想书中会发生什么事。

《《摆渡人》读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